年輕人憂內地薪酬低及互聯網受限制 嶺大學者:心理距離減移居大灣區意欲
發布時間: 2021/01/24 16:36
最後更新: 2021/01/24 19:29
政府近年大力推動港人到大灣區發展,惟嶺南大學一項調查發現,逾千名18至35歲受訪年輕人移居大灣區城市的意欲,平均分只有2.5分(5分為滿分),主要擔心內地工作薪酬較低及互聯網受限制等。嶺大學者分析指,兩地邊檢、政經制度及生活方式不同所造成的「心理距離」,降低港人到大灣區發展的意欲。
嶺大研究生院今日(24日)發布「港人到大灣區城市發展意願」問卷調查結果,團隊委託國際調查公司於2019年3月25日至4月1日期間,以網上問卷訪問1,028名介乎18至35歲年輕人,以評估他們對於到大灣區城市發展的意欲。
逾6成受訪者表示曾在過去12個月內到訪大灣區城市。被問到「會否考慮未來移居大灣區城市」,平均分約為2.5分(5分為滿分);以受訪者收入分為3組,收入最高組別(月入3萬元或以上)給予評分最高,為2.74分,月入較低者(月入2萬元以下)則是2.59分。
調查亦顯示,年輕人對於到大灣區發展,普遍擔心內地薪酬較低、內地互聯網受到限制,以及內地徵收的所得稅較高等,顧慮程度約為4分(5分為滿分)。此外,受訪者對於「有信心將來大灣區會繁榮」及「有信心大灣區能為香港年輕人帶來發展機會」的兩項評分,平均分均高於3分。
嶺大研究生院研究助理教授朱岳峰指,港人對大灣區的看法與涉及時間、空間及社會距離的「心理距離」有關,「港人心理上對大灣區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造成時間距離感,而兩地邊檢則鑄建空間距離感,兩地不同的政治和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構建社會距離感。心理距離無可避免地降低港人對大灣區的正面認知,因而降低到大灣區城市發展的傾向。」
朱續指,港人實地造訪大灣區城市可去除空間距離感,也會有助釋除對內地社會的各種疑慮,以縮短社會距離感,而當港人對大灣區未來發展前景抱有積極態度時,將有助弱化時間距離感。領導研究的嶺大副校長暨研究生院院長莫家豪建議,政策制定者應從改變港人心理距離的角度,從而提升他們到大灣區城市發展的意願,例如改善港人對前往大灣區發展的積極性,以弱化各項對內地社會和管制的擔憂,並增強到訪內地的意願。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責任編輯:馮琪雅